发布时间:2022-06-25 人气:1856 作者:超级管理员
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方案
一、参赛对象
全市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岗在职教师。为对接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师须持有高中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且满三年(2019年12月31日之前获得,民办学校可适当放宽);近三年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且每学年至少完成80个学时(2019 年9月1日算起,只计算实际任教学时,不算其他工作折合学时)的教学任务。2020年以来市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奖者不得参赛。
二、项目分类与组队要求
(一)项目分类
参赛课程分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不含思想政治课程)、课堂讲授型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校本特色型课程五个项目。思想政治课程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四个教学模块。专业课程须符合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课程对应的专业信息以《职业院校专业目录(2021年)》为准。
公共基础课程(含思政课)参赛项目应选取国家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的课程参赛;课堂讲授型专业课程参赛项目须选取适合课堂讲授的中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参赛项目须选取适合课堂讲授和实训示范一体进行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课程(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且每个学时含有关键技术技能操作与示范的内容)。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校本特色型课程可选取中职专业选修课程,也可选取学校根据自身特色设置的公共选修课程参赛,对于农学、教育、旅游类专业,统一选用《走进茶文化》课程。
(二)组队要求
各项目均以教学团队的形式参赛,成员限定3人,参加专业课程比赛必须为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教师(不得跨专业组队)。
各学校按以下要求组队:
1.市教育局认定的专业教学团队主持人原则上必须参赛,职业教育“百千计划”培养对象、专业负责人要带头参赛。各校重点特色专业、三星级以上专业积极组队参加专业课程比赛。
2.课堂讲授型专业课程和理实一体型专业课程项目,各校选取课程及其专业类不得重复,项目间名额不得调配。
3.组队要兼顾年龄段、职称段,每队有1名教师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民办学校可适当放宽);每位参赛教师限报1个项目,且真实承担相应项目类型的课程教学任务(含实习指导)。
4.2019年以来参加全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得过一等奖的学校,增加一个参赛名额,具体项目由学校自定。
三、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针对抽取的教学任务(内容)运用教学理论、落实教学文件、分析教学环境、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示范技能操作、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根据抽取的教学任务(内容),分析既定教学环境,合理运用教学理论,准确分析学情现状,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采用适当的教育技术,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限定的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高效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的组织实施,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生态。
教学团队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协同;要加强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职业、热爱岗位;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
四、参赛办法
大赛采取现场比赛方式进行,分现场制作参赛作品、现场讲解及实际教学、现场随机提问答辩三个环节。参赛选手须参加各环节比赛,各环节均采用随机抽签方式确保公平、公正。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现场制作参赛作品环节
现场制作参赛作品须紧密围绕抽取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得自行扩大或缩小限定范围。参赛作品包括:讲解教学设计的展示课件、教案,实际教学实施(自选8分钟教学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情境下的教学展示)使用的课件,教学实施报告及其展示课件(梳理、总结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实际效果、反思改进等情况撰写与制作)。制作的课件、教案和教学实施报告须与抽取的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本环节时限为4小时。
鼓励参赛选手结合下述背景创作: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八个相统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 作;推进新时代湖北高职“五个思政”;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 评价改革;结合职业院校“双优”建设;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 教育技术,开展教与学的行为分析;针对生源特点实施特色化教学;落实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体现劳动教育特色;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思政、医药卫生类教学内容;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结合湖北“51020”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体现科技创新及科研教研项目联动;1+X证书制度试点相关专业;涉及“一带一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
(二)现场讲解模拟教学环节
本环节分讲解教学设计、实际教学和介绍教学实施报告三个部分,由团队成员合作完成。团队成员角色分工及次序为:第一完成人讲解教学设计8分钟;第二完成人实施无学生实际教学8分钟(理实一体型课程项目还须示范关键技术技能操作,所需设备自带,比赛报到前通知技能操作内容);第三完成人最后介绍、展示教学实施报告5分钟。换场不超过1分钟,所用教学材料限定为现场制作环节提交的作品。
(三)现场随机提问答辩环节
赛场评委根据现场讲解、模拟教学情况和相关材料随机指定任一位参赛选手进行提问,被指定选手回答问题并阐述个人观点,提问应覆盖到所有参赛选手。答辩环节时间5分钟,评委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连续追问。提问涉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重大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教学文件;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系统化教学设计、课程(学科)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基本知识;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的职业教育应用;选手作品、实践经验与上述因素的适切度。
五、参赛内容抽选依据
(一)公共基础课程参赛内容抽选范围来源于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内容,具体为:思政、语文、英语、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中等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参赛内容抽选范围来源于教育部颁发的相应中等职业学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具体为: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机械常识与钳工实训、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土木工程力学基础、土木工程识图。
(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涉及湖北省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的,参赛内容抽选范围为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相应的内容,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 年)》,对应的 11个专业为:护理、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畜禽生产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物流服务与管理。
(四)中等职业学校其他专业课程的参赛内容抽选范围来源于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有关内容。
(五)尚无国家和省级相关教学标准的课程,参赛内容抽选范围为提交辅助材料涉及的内容和相关国家统编教材内容。
(六)课程对应的专业信息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及其后增加专业为准。参赛专业须是本校近2年在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备案并实际开设的专业。
六、报名程序与奖项设置
(一)报名程序
1.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为6月9日至10日。
2.报名方式。各校于报名截止日前在“宜昌市职业教育教科研活动平台”完成报名。
3.辅助资料。辅助资料包括:参赛选手教师资格证、参赛学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赛课程已实施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参赛课程授课计划及教学实施情况报告;至少包含36个(公共基础课程18个,校本特色课程16个)连续学时、完整教学任务的参赛课程教案、教学课件。上述资料应真实、规范、完整,内容不得删减,且2021年9月-2021年7月已用于教学实践。辅助资料除课件用PPT格式(200M以内,内含的视频要删去)外,其他统一用PDF格式(20M以内),报名时同步提交。辅助资料按总分的5%计入选手总分。
(二)奖项设置
大赛按比赛项目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分别占参赛总数的10%、20%、30%。大赛成绩优秀且符合省赛要求的将代表我市参加省赛。
七、其他事项
(一)认真落实承办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大赛组织管理工作。各校须指定1名领队负责赛事协调工作,原则上由学校分管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各领队应按大赛要求准时报到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二)参赛作品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
(三)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次比赛不提供赛前现场环境查看和现场观摩。
(四)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比赛期间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八、比赛环境
(一)现场制作参赛资料环节
1.电脑硬件:CPU i5 双核;内存8G;硬盘1T。软件:Windows 7操作系统; Office 2010办公组件;Photoshop CS6。
2.相关要求:团队成员均需参加现场制作,比赛时应注意保持安静有序,注重团队风貌,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参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参赛团队(教师)可带一本全新教材作为比赛参考书,教材上不得书写和标注;不得携带其他教学资料、通讯及存储设备进入赛场,现场封闭USB等存储接口;除特定教学素材外不提供其他互联网接入资源。
(二)现场讲解、模拟教学、提问答辩环节
1.各赛场提供触控一体机、备用笔记本电脑各1台。
2.现场有3位评委、1名记分员、1名赛务员,模拟教学环节不提供学生。
3.比赛采取匿名方式,禁止参赛教师展示时进行个人或学校情况介绍,不得透漏影响大赛公平的有关信息(包括背景、地域信息),否则按违纪处理,取消参赛资格。
4.各教学团队应在指定候赛室候场,并由引导员引导完成换场。
5.各比赛环境统一屏蔽通讯信号。
电话:
0717-6566877 6566888